标签:IBM,联想,
1977年,星球大战系列第一部电影上映。那时卢克还是一个“有很多农活要干”的愣头青;莱娅公主被黑暗尊主俘虏,急需营救;银河帝国控制着整个银河系,义军苟延残喘……到2017年底星战8上映已经过了几十年,幻想中的星战宇宙,时间线也走过了几十年。
第一批星战迷已经老了,卢克也老了。他从一个愣头青被训练成绝地武士,最后成长为绝地大师。莱娅公主成为了抵抗组织的领导人,率领大家继续对抗帝国残余“第一秩序”。
幻想中的星战宇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现实也在改变。不光是电影制作水平越来越高,特效越来越好看,更让人振奋的,是我们的生活也开始与幻想接轨。光剑、机器人、机械臂、太空飞行……这些原本只属于科幻的元素已逐渐成为现实。而是在动漫界,这就叫“打破次元壁”。当然,我们说的不是那些买就送两截五号电池的玩具,而是真正应用功能的实现。
显然,IBM是一家热衷于打破次元壁的企业。2017年,IBM的科学家共获得了9043项专利,连续25年称霸美国专利排行榜。近期,实力雄厚的“星战迷”IBM,还与卢卡斯影业合作打造了《科学与星球大战》系列短片,以展示科技如何在现实中实现星战元素。“IBM与星战”媒体赏映会上,有些展示,着实吸引眼球。
绝地武士标配:光剑与原力
星战中,正义的绝地武士一直是扭转战局的关键。而一旦谈到绝地武士,有两样东西就不得不提:光剑与原力。
作为星战中最具代表性的装备,光剑的实现与否,一直牵动着所有粉丝的心。关于光剑,官方的定义是,其物理结构只有剑柄——其中含有一块特殊的水晶,可以注入能量,从而释放等离子体,并通过磁场约束成色泽不一的剑刃。
在《科学与星球大战》系列视频里,IBM研究人员展示了用离子体将一根金属棍瞬间加热到超高温的技术,可以达到“削铁如泥”的效果。光剑的功能已经可以实现,如今只差光剑的特效了。
原力是星战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,它可以让绝地武士(或西斯)远程控制物体,防御外来攻击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已经能够远程“控制”物体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联网。人们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远程开启智能音箱、打开电视空调、开关灯、烧好热水……虽然不如原力酷炫,但也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、智能。IBM Waston IoT技术与智能头盔Emotiv Insight相结合,能让脑电波控制技术成为现实。
星战里的“戏精”机器人
星战中的每个机器人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,可爱的BB8、机警的R2、多愁善感的C3PO……这些机器人在电影中的表现十分亮眼,也收获了一众粉丝的喜爱,演技堪比娱乐圈某些小鲜肉。其实,机器人伙伴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,在很多领域中,机器人助手已经发挥作用,如作曲、设计、教育、迎宾、法律事务等等。《科学与星球大战》栏目中,星战的工程师也现场制作了一台机器人R3“模型机”,并利用IBM Watson技术为机器人提供更高的智商与情商。
科学家们正在造出越来越聪明的AI大脑——具有越来越强的理解、推理、互动和学习的能力。IBM的研究人员也正致力于提升人工智能的“社交智商”,使机器人能够与人们进行更深入的情感交流。
“死神镰刀下救人”的巴克塔箱
星战电影中,巴克塔箱对战争双方的重要性极高,以致帝国关闭了所有附属生产中心。箱内的巴克塔液体可以促进细胞再生,实现伤口的快速愈合,甚至最严重的损伤也能被它治好。类似的一幕已经在现代医疗中成为现实。例如美容手术中常见的“皮肤修复术”,就是通过植入人造皮肤,让已经坏死的皮肤重新焕发新活力。
不过比治疗更重要的,是发现疾病。很多病人往往都是因为没有早期发现疾病,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期。IBM正在开发”芯片上的医疗实验室”技术(“lab-on-a-chip”),它可实现纳米级疾病跟踪,追踪体液里无法看到的信号。该技术可以整合到便携式的手持设备中,让人们可以便捷地通过一滴血、一滴泪、一滴汗分析生物指标,可以被迅速地将信息从家里传送到云端,最后通过AI分析,返回结果,实现疾病的“早发现,早治疗”。
科技与科幻 在未来相遇
连续25年美国专利排行第一,背后是IBM在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生命科学、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开拓性贡献。不难看出,IBM是一家有科技追求的企业。而星战“次元壁”的打破,只是科技进步的一个剪影,相信在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,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到科幻变成现实。
|